迪士尼【阿拉丁】真人版電影 5 月下旬上映至今為今年開票表現第三高的電影,到七月全球累積票房則已經超過 8 億美元。上周帶兩個女兒去看:在沙漠的古老國度藏著神祕的傳說:擦擦神燈、對「神燈精靈」許下願望,「神燈精靈」就會實現你的三個願望。伴著洗腦好聽的音樂、華麗細膩的場景、浮誇嘻哈搞笑法力無邊的「神燈精靈」,機智的窮小子阿拉丁,遇上了勇敢獨立的茉莉公主,對抗邪惡巫師賈方,阻止他密謀叛變奪取國王寶座的故事。 看了電影【阿拉丁】大家都會想想:如果我獲得神燈,會許下的三個願望是什麼? 阿拉丁向「神燈精靈」許三個願望,電影中向我們傳達了兩個重要的訊息。其實神燈不能真正的幫助阿拉丁實現願望,所有的願望到最後都是阿拉丁自己的努力才能有好的結果。 今周刊2019年初曾發布調查:台灣人最想達成的夢想依序為「及早享受退休生活」、「環遊世界」和「成為億萬富翁」。有趣的是九年前也曾針對同樣題目進行問卷調查,當時獲選前三名的夢想竟與今年相同,只有一、三名的順序互換:九年來,台灣人的夢想首選從「成為億萬富翁」,變成「及早享受退休生活」。「擁有自己的房子」,以14%、第四高的支持度緊追其後。 深入調查達成夢想過程中實際遇到的困難,其中近58%的人選擇「財務狀況欠佳」,近5成的人選「生活中牽絆太多,無暇顧及自己的夢想」;至於「自己的能力不夠」也以近46%的比率居第三高。 有6成的人表達願意堅持夢想;但調查也發現,自認夢想「能實現」,甚至強烈表達「一定能實現」者約占4成,約五成的人認為「或許會實現」,剩下一成的人則認為「不太可能實現」。 今周刊獨家專訪《富比世》雜誌、《紐約時報》等全球知名媒體報導、有「阿拉丁神燈真人版」之稱的國際圓夢大師辛姆斯,教你三步驟「無痛圓夢」! 夢想行動第一步:別說「我不可能」 圓夢首部曲,正是轉念。首先,「拋開『我不可能』的想法,改問『為何不行』。」 「嘿,一切都是有可能的。」辛姆斯的圓夢關鍵第一步,就是不要自我設限,光一念之間,就能離自己的專屬夢想更靠近一大步。 夢想行動第二步:想要,就要行動 「很多人很想、想很多或做很少。」辛姆斯強調,好好計畫,然後要去行動,不要計畫以後就不動,「去發現自己有哪些不足之處,然後把這些缺口補起來。」 夢想行動第三步:一點一滴累積成果 辛姆斯認為實現夢想過程一定有挫折甚至失敗,但他眼中,失敗並不只是失敗,而是一種發現的過程。「我的風格是說幹就幹,失敗就重新來;再失敗,再來,直到我摸索出方法,把事情做對為止。」 你會希望自己計畫過或答應過的事情都可以做到嗎?你想親身體會一下所向披靡、無往不利是什麼感覺嗎?辛姆斯強調,哪怕每天只比前一天多學了1%,也是一種成功,當你達成一個又一個小目標,會發現你的目標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靠近夢想,背後就是累積的威力。 出身於東倫敦貧民區的創辦人「藍魚哥」(史提夫.辛姆斯 Steve Sims)2017年出版The Art of Making Things Happen(圓夢的藝術):人會死不是因為掉進水裡,而是因為不趕緊想法子爬上岸。 辛姆斯1990年代初期創辦「藍魚」公司,憑什麼被譽為阿拉丁神燈真人版?因為不論客戶的願望再怎麼光怪陸離,他們都有本事使命必達。想要來一趟太空之旅,行;入海參觀鐵達尼,沒問題;在陸地上衝鋒陷陣、上演起○○七情報員的橋段,通通no problem。他們常掛在嘴邊的是:不怕你「下訂單」,就怕你不敢把夢做大。 你的願望是什麼? 我的大女兒今年要上大學,指考已經公布成績了,分數普通。按照【落點分析】大概是公立大學的尾段、私立的前面。哈!一個尷尬的位置。想想我在當年填志願是很快就決定了商學相關,照去年學校排序填一填,很簡單。但是她想要念有關不動產相關的科系,又想要念公立大學,之後有機會再修輔系、雙學位或是轉系。她聽了很多建議、蒐集很多的資料,對於該如何填志願還是有些困擾。 我給她三個建議步驟: 1.志願最多填30個(最多100個,越多越亂) 2.查一下科系職涯規劃(萬一轉系等計畫失敗,四年後可以找什麼工作?) 3.整理資料列表:按志願序、學校、科系、有興趣的科目、未來工作、差分(與去年錄取分數相比) 其實只要按照建議步驟做完後,答案就會清楚了。 2019年已經過去一半了,把握剩下的時間,今天的願望還沒有實現的,調整一下心態、加緊行動,大家都可以越來越接近夢想! 辛姆斯:「你該怕的不是失敗、賠錢跟丟臉,你該怕的是一個月後、一年後的自己跟現在毫無差別。」 我要去收拾行李了、準備旅行去! 富國銀行、美銀美林和ING都預測,7月底將降息1碼。安聯環球指出,Fed本月底降息1碼的機率為100%。預期資金寬鬆。
本周有超過1/4的標普指數成份股將公布財報:可口可樂、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德儀、特斯拉、福特、FaceBook、3M、亞馬遜、英特爾、Google等。 預估美股S&P500 Q2每股純益年增率為 -3.0%,EPS估連續兩個季度呈現萎縮,此為 2016年中以來首見。 科創板被視為中國應對美中貿易戰的重要武器,今天正式交易,25家公司開盤全上漲,預期籌資160億美元。本益比高達53倍,遠高於上海A股平均本益比13倍。 新股上市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從第六個交易日開始的漲跌幅是20%。科創板股票波動預期會較主板明顯。 台股除息已影響指數蒸發點數273.4點,至八月台指合約結算尚有約除息蒸發147點。 台積電在法說會上指出第2季每股純益2.57元,下半年營運將呈現季季高,目前有5家外資調高目標價;2家調降,擔心價格競爭及資本支出速度過快。 法人期權籌碼面顯示偏多力道 上周標普500指數漲0.8%,道瓊漲1.5%,那指漲1%。上述三大指數同步連二紅;費半漲2.9%連四紅。主因預期降息資金寬鬆。
本週美股財報發布將正式登場,由花旗 (C-US)、高盛 (GS-US)、摩根大通 (JPM-US)、富國銀行 (WFC-US) 打頭陣。 中國公布上半年GDP約45萬億元 增長6.3%,第二季度同比增長6.2%,比第一季度放緩0.2個百分點。 日本對南韓祭出半導體關鍵材料出口禁令,三星打算今年底推出7奈米製程晶片,可能被迫延後上市,競爭對手台積電受惠。 台股進入除權息旺季,除息已影響指數蒸發點數219.33點,至七月台指合約結算尚有約除息蒸發15.4點。 週三聯準會主席鮑爾將發表談話,預期延續上週於國會半年度聽證之論調,再強調經濟仍有下行風險,向市場暗示降息。 法人期權籌碼面多方力道減緩 最近常常在些文章中看到「飛輪效應」(Flywheel Effect)一詞,到底什麼是「飛輪效應」?在騎自行車的時候,為了讓靜止的輪子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很費勁,一圈一圈反覆地踩,每轉一圈都很賣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輪子會轉動得越來越快。當達到某一臨界點時,由於慣性的存在,只要一點點力,也可以保持飛快的速度。 「飛輪效應」一詞首先出現在非常暢銷的商管書2001年《從A到A+》(From Good to Great)中,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與其研究團隊費時數年,從 1965~1995 年名列《財星雜誌》500 大排行榜的企業名單中,由財務報表,挑選「十五年累計股票報酬率」超越股市整體表現三倍以上,且不受產業循環影響的企業,研究這些績優公司從「優秀」到「卓越」的關鍵因素。 正向積極的努力,終究會讓系統產出良好的結果。到這裡一切都很美好! 研究方法明顯錯誤1:倒果為因 在《從A到A+》書大賣之後,投資人超級興奮!有名牌! 這些公司是不是超級好公司?萬中選一耶!這些公司有沒有【厚植實力】?不是有【飛輪效應】嗎?11家【卓越股票公司清單】馬上變成了許多投資人大買的對象 ~ 長線績優股! 《經理人雜誌》曾整理;7年後2008年的金融風暴,讓【卓越股票公司清單】走了樣。電路城宣告倒閉,房利美則由美國政府代管,形同破產。 根據阿肯色商業出版集團(Arkansas Business Publishing Group)的追蹤,除了在2005年賣給寶鹼(Procter & Gamble)的吉列(Gillette)外,其餘的10家卓越公司,在2008年2月~2009年2月的年投資報酬率為-43.12%,低於均標準普爾500指數(S&P500)的-41.55%。 十五年來漲很多的公司,是不是「卓越」的公司?「卓越」的公司是不是可以長期持有? 電路城(Circuit City) 2008年11月宣告破產 房利美(Fannie Mae) 2008年9月接受政府紓困,現由政府代管 吉列(Gillette) 2005年售予寶鹼 富國銀行(Wells Fargo) 金融風暴嚴重受創,接受政府250億美元紓困 花旗銀行(Citi Bank) 金融風暴嚴重受創,接受政府3006億美元紓困 福特汽車(Ford) 財務調度得宜,是美國2008年唯一不需接受政府紓困的汽車公司 摩托羅拉(Motorola) 2000年後表現逐漸下滑,2005年股價較10年前下跌近50% 索尼(SONY) 2008年虧損10億美金,為近14年來首度虧損 名單公司來源:《從A到A+》、《基業長青》 選股思考1:15年之間股價大漲是否可以長期投資?去年股價大漲今年是否可以投資? 研究方法明顯錯誤2:論點沒有數據、沒有量化 作者在《從A到A+》書中前言提到寫書動機:麥肯錫舊金山分公司的米漢告訴柯林斯:「你知道嗎,我們很喜歡《基業長青》這本書,你們的研究做得很棒,書也寫得很好。但是,書中講的東西毫無用處。」基於這個問題引發我去尋找答案,奠定了本書的基礎--優秀公司有可能成為卓越的公司嗎? 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研究18家公司超強的公司;在《從A到A+》研究11家超強公司 對照11家一般公司,以及6家只是曇花一現,未能永保卓越的公司。整個研究計畫總共耗費了每年十.五人的工夫,他們閱讀和分析了六千篇報導文章,整理出二千多頁的訪談內容,並且累積了三億八千四百萬位元組的電腦資料。 柯林斯說:每個發現與概念都必須符合嚴謹的學術研究標準,研究小組才會認為有意義。 柯林斯研究發現:這些企業都具備「有紀律的員工」「有紀律的思考」「有紀律的行動」「以科技為加速器」,對應到實際做法,則是謙遜及專業的領導人、合適的員工、有紀律的企業文化等。對團隊及組織而言,這些條件如同推動巨大的輪子,一開始得花費很大力氣才能前進一寸,但只要繼續推,輪子移動的速度將會愈來愈快,組織也愈來愈加速前進,這就是「飛輪效應」。 而這些【努力研究發現】令我很震驚,花了那麼多人力,想找出成為卓越公司的秘訣。但只是不斷重複著企業管理中的基本知識,對於企管基本功能組織、規畫、領導、控制如何進行的更有效率,執行面的說明與論證很少。 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建立模型、數據蒐集分析、統計。如果沒有量化、沒有權重、沒有驗證都是沒有意義。 選股思考2:卓越公司的財報數字有何不同?當卓越公司衰敗時要如何撤退? 明顯錯誤3:滑坡謬誤 維基百科: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是一種非形式謬誤,使用連串的因果推論,卻誇大了每個環節的因果強度,而得到不合理的結論,因為事實不一定照著線性推論發生,而有其他的可能性。 《從A到A+》第八章提到:飛輪與命運環路 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轉型往往遵循穩定的形態—必須先厚植實力,然後才突飛猛進。就好像推動巨大笨重的飛輪一樣,一開始,得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啟動飛輪,但是,只要朝著一致的方向繼續不斷往前推動飛輪,經過長時間後,飛輪累積了動能,終於能有所突破,快速奔馳。 命運環路:新的方向→沒有先厚植實力→得到令人失望的結果→又再去找新的方向→......(不斷循環)。 首先「飛輪效應」是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的。而且破壞企業成長的作惡飛輪,在階段性時刻常常會有好的效果。例如說:降價→銷量增加→供應商降價→公司利潤增加。 其次,「飛輪效應」是有限度的。一台腳踏車速度無法比車快;一輛車的速度無法和高鐵相比。一家公司要成功企管基本功能組織、規畫、領導、控制各方面都要推動。飛輪不是只有一組,各個飛輪之間的組織、協調與控制等,才是成功的關鍵。 最後,「飛輪效應」不是無敵的。 亞馬遜1994年成立,創辦人貝佐斯很早就強調並應用「飛輪效應」在三大核心業務:會員制、賣家平台、雲端服務,無論是在個人財富的累積或是股價的大幅成長,都是位列世界前茅;2018年在美國市場佔有率飆高至53%,營業收入2320億美金,同比增長30.93%。 但是亞馬遜2004年進軍中國,2009份額最高不過9%,截至2015 年,亞馬遜在中國 B2C 的電商市場份額不足 1%,亞馬遜在中國的發展並不好。 本文提出「飛輪效應」的三個明顯錯誤,是要告訴大家「飛輪效應」沒有價值嗎? 剛好相反,我認為「飛輪效應」在個人應用或簡單環境下應用廣泛。不管是個人和公司,想要變得更好,都要想清楚哪些關鍵因素會造成正向循環,啟動「飛輪效應」。 真實的場景可能是:跑車在賽道上馳騁競賽,大家都費盡心思要衝第一,但是賽道可能已經年久失修、觀眾逐漸減少,陸陸續續有人改去別的賽車場比賽。 商業競爭是多家企業同場競技、動態的;大環境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各家企業要常保卓越,必須因應時局做調整。 選股思考3:題材股如何挖掘? 在市場交易,真正會害死你的,不是你知道你不知道, 而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 上周道瓊收高1.2%,標普500周線漲1.7%,那指收漲1.9%。三大指上周同步締造收盤紀錄新高,為17個月來首見,主因美中貿易戰休兵。
美股上周五轉跌,主要反映美國6月【非農就業報告】較預期強勁,市場對聯準會降息的預期降低。 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BDI)延續6月的強勁漲勢並攀抵近11個月高點,上周累計飆漲逾28%,締造五年來最大的單周漲幅,成為貿易復甦的好預兆。 南韓日本二次世界大戰【徵用工】事件擴大,日本對韓出口管制、日韓引爆「經濟戰」。 上周二(2日)韓媒披露,台積電大客戶輝達(NVIDIA)的7奈米單下給三星。但輝達7日發出聲明表示,下一代7奈米繪圖處理器(GPU)仍交由台積電代工,等於打臉韓媒日前的報導。 台股進入除權息旺季,除息已影響指數蒸發點數195點,至七月台指合約結算尚有約除息蒸發62點。 法人期權籌碼面中性偏多 台指期在今天(7/3)開盤後第一分鐘下跌25點,報價10701點,成交了2600口,成交量比平常略多。一般來說8點46分開始成交量就會降低。 但是今天8點46分竟然成交了6556口,高點在10725點,低點在10202點;更離譜的是46分7秒時同一秒內:最高價成交在10610點、最低價10313點,價差297點。在8點46分23秒的時候期貨價格又回到了10702點,最後一點45分收盤的時候期貨的收盤價是10641點,下跌108點。今天台股有什麼利空嗎?還是國際股市有什麼利空嗎? 對於今天的行情波動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是昨天的盤後交易凌晨12點約30分受到美股短線下挫,台指期5分鐘內的成交量將近3000口下跌約35點,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K線】!低點來到10715點,但是隨著美股回升,台指期早上5點收盤時成交價為10759點。 有上過我的課的同學就應該要知道【關鍵K線】非常重要、看到【關鍵K線】應該要如何操作! 我們可以看看台灣期交所在107年1月22日上線的期貨市場動態價格穩定措施: 期交所為了因應台股法人程式錯誤下單或胖手指虧損事件,造成流動性瞬間失衡或價格異常波動的保護交易人措施。所以對於每一筆新進的委託單,如果可能的成交價格超過穩定區間將會退單。穩定區間是由退單點數與前一筆成交價往上加或者是往下扣。退單點數的計算是加權指數收盤價乘以2%。 當初期交所在推廣這個措施的時候,其實就曾反應: 依照目前期交所盤中逐筆撮合的方式,這樣的【動態穩定價格措施】將會只有動態不會有穩定。因為市場上只要有小量買單與賣單連續成交,第一秒波動200點→兩秒內波動400點→3秒內波動600點,在期交所目前的動態穩定措施下,都是會發生的,但大家看到這邊,覺得合理嗎? 在今天8點46分關鍵20秒波動了1000點,成交了大約5000口,這個時段單子只有高頻程式交易自動單、停損單、極短線交易者。 對誰有利?對誰不利? 有的業內在看今天的閃崩現象有提到: 可能是台積電(2330)現貨開盤前的試撮合波動大,引發一些期貨單出籠。因為一大早財經新聞提到:台積電大客戶輝達7奈米肥單被搶。那我們來看看台積電期貨今天8點45分開盤第一分鐘成交量87口下跌3.5元,1.4%,如果換算其他股票也都跌這樣的幅度台指期就會跌約140點。所以台指期在8點46分6秒跌破10600點,還算是合理反應這個現象。而在8點46分的第7秒內發生高低差297點該如何看待其合理性? 【市場穩定與競價制度 - 台灣期貨市場之實證】論文(硬)中整理歸納眾多研究指出: 【連續競價】的關鍵優點是可以讓投資人立即完成交易,由於在【連續競價】制度下,只要符合成交條件之委託到達即可成交,導致價格能快速反映新資訊,並形成較多的成交量;而【集合競價】的關鍵優點是每次交易彙整較多的委託,價格反映較多投資人的信念及資訊,從而可以緩和非資訊因素所致的暫時性價格波動,因此可以降低雜訊交易對價格之衝擊,使得市場較穩定、交易成本較低。 台灣期貨市場從1998年7月21日成立到2002年7月28日期間,採用集合競價制度,從2002年7月29日開始採用連續競價制度。由於過去幾次【閃崩事件】,【動態穩定價格措施】的實施反映主管機關已經感受到如果不合理的價格波動過大,將傷害這個市場。 許多期貨交易所面對不合理的價格時,最極端的處理方式是允許經過申請、審核,將所有不合理的交易都取消;有一部份交易所則是偵測到不合理價格的時候,改成【集合競價】,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才恢復【連續競價】。面對今天這種行情,主管機關聲稱都是合理波動之外,希望可以進一步考量一些冷卻市場的方式。 這次期貨市場【動態穩定價格措施】並沒有生效,但是由於選擇權市場的複雜性,【動態穩定價格措施】是產生明顯的效果,非常多的委託單被退單。 這幾天剛好有上過我程式交易的學員問到: 老師提及2017年8月3號下跌一千點。瞬間發生那個狀況。如果程式設計裡面出現箭頭。可是下一根才執行。等於是一千點已經跑完了。我們可能已經被迫出埸了。我們的程式都還沒做出出場指令。這個怎麼辦?但因為我們是自動交易。人可能沒有在現場。怎麼樣才能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回覆: 程式交易一般停損設計都是要收盤確認,所以閃崩避免或減少損失方法,就是建立程式策略組合要注意 a.策略組合最少四支 b.日線程式最多一支,要設定觸價停損(90-100點) c.其實台灣加權市場真正閃崩非常少,因為短暫流動性問題,常常很快拉起來。 d.如果以一般資金配置配置30萬做四支程式小台,長期績效不會有太大影響。 上面的回覆包括了交易計畫中的風險控制與資金管理,超過萬元價值趕快打包帶走! 你最關心的:
1.還會有【閃崩事件】嗎? 2.遇到【閃崩事件】不合理價格時該如何交易?對我才有利? ANS1:未來一定還會有【閃崩事件】,想一想這件事對誰有利? ANS2:對!投資人就是什麼錢都想賺! 首先要定義什麼叫做不合理,哈!這件事就很難! 如果真的是不合理,是要假設他會恢復合理價格嗎?那就是當行情瞬間重挫大跌時,做多嗎?這樣不是逆勢嗎?萬一買進以後,再跌100點、200點、300點,彈不起來怎麼辦? 其次如果有不合理的價格,出現的時間應該要很短,如果是人為盯盤應該不容易抓到,像今天的行情只有20秒。 期貨交易的老前輩們曾經提過這樣的【閃崩事件】 常常有【仙人指路】、【價格發現】的效果 ~ 玄 這是什麼意思 ?這個有兩個層面: 第一是不合理的價格會恢復合理。(哈!一樣的問題如何定義合裡?恢復的時間要多久?) 第二次不合理發生的最高價或最低價,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將會來到。(哈!多久?) 所以這時候只有機械化的程式自動交易才有可能捕捉到交易機會! 你有這樣的能力與速度嗎? 依照目前的交易制度,面對【閃崩事件】你會有什麼做法?. 台灣證券交易所參考許多股票市場,2020年3月23日開始將盤中5秒的集合競價改為均採逐筆交易方式撮合【連續競價】,依照台灣的期貨市場交易經驗及考量股市交易者習慣,大家是否可以預期有什麼事情會發生? 魔鬼藏在細節裡?還是好奇會害死貓? 註1.一口期貨保證金 107,000元,一點200元,1000點就是20萬的輸贏。 註2.台灣證券交易所瞬間價格穩定措施: 為免因行情波動劇烈,使成交價超出投資人預期,自當市9:00第一次撮合後至收市前一段時間(13:20),規劃調整瞬間價格穩定措施實施標準,若有價證券之限價當日有效委託於撮合前任一試算成交價超過參考價之上下3.5%,將延緩該有價證券撮合2分鐘,並於2分鐘後當盤以集合競價撮合,嗣後恢復為逐筆交易。 G20會議期間,多位領導人都表示貿易摩擦升溫正對全球經濟成長構成威脅。「川習會」重啟貿易談判,美國不再對剩餘中輸美產品加徵新一輪關稅,並允許美國公司賣設備產品給華為,緩解貿易戰緊張情緒。
美國與伊朗間爭鬥,地緣政治風險仍高。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 (GDP) 成長 3.1%,預期第二季經濟成長2-2.4%。 台股進入除權息旺季,除息已影響指數蒸發點數117點,至七月台指合約結算尚有約除息蒸發點數161點。 上周全球股市整理。台灣加權指數與期貨呈現正價差,市場對除息行情正面期待。 籌碼面中性 |